新聞詳情
醬香型白酒“12987工藝”全流程解析:從原料到成酒的技藝傳承發表時間:2025-04-02 16:18作者:領匠酒業 一、核心工藝體系:解碼“12987”的神秘密碼 1.1四季輪回的生產節律 醬香型白酒的釀造,是一場與時間和自然的深度對話,其核心“12987”工藝,蘊含著天地與釀酒智慧的交融。從端午制曲起始,這一時期氣溫逐漸升高,空氣濕度大,高溫潮濕的環境為微生物的生長提供了天然溫床。微生物在曲塊的踩制過程中充分混入曲藥,促使淀粉和蛋白質轉化為糖分,有利于酒曲糖化酶的充分發酵。同時,作為制作酒曲的原料冬小麥,在歷經冬春兩季的成長與積累后,此時正處于成熟階段,富含豐富的淀粉與蛋白質,為醬酒的釀造打下了堅實的原料基礎。 隨著時間的推移,到了重陽時節,赤水河水由赤變清,水質達到一年中的最佳狀態。此時,本地糯紅纓子高粱也趨于成熟,迎來了醬香型白酒生產的第一次投料——下沙。“沙”,即紅纓子高粱,因其顆粒飽滿、粒小皮厚、圓潤均勻,外觀呈醬紅色,形狀猶如沙子而得名。下沙溫度最好在25℃左右,重陽節前后的溫度恰好符合要求,也正逢高粱成熟。下沙過程還包括潤沙、蒸煮、攤涼、加曲、堆積、入窖發酵等六個工序。第二次投料稱為糙沙,一般在下沙入窖發酵一個月之后,按照1∶1的比例,加入新的高粱,繼續上甑蒸煮。此后的釀造環節中,都不再投入新的糧食,只需將酒醅反復發酵和蒸煮。 在整個釀造過程中,高粱需經歷九次蒸煮。從下沙開始,到七次取酒結束,總共要經歷九次蒸煮過程。蒸煮所用的容器為“甑”,酒廠的甑子通??梢匝b1500斤高粱。在“下沙”和“糙沙”環節各混蒸一次,每次蒸煮時間大約需要兩小時,前兩次蒸煮是為了增加發酵時間,使微生物充足,并不進行取酒,剩下的七次蒸煮才會取酒。第三次蒸煮可以得到熟糟,再經過攤涼、拌曲、堆積、下窖、封窖發酵、開窖取醅、上甑烤酒六個輪次的循環蒸煮,一直到次年農歷九月份,九次蒸煮過程才完成。 每次蒸煮都對應一次發酵,因為取完七次酒后的糟醅不發酵直接丟棄,所以發酵環節比蒸煮環節少一次,共八次發酵。醬香酒發酵的獨特之處在于“陰陽發酵”,每輪發酵都分別由“陽發酵”和“陰發酵”組成,這是實現醬香風味的關鍵?!瓣柊l酵”又叫開放式發酵,是指將高溫蒸煮的酒醅均勻攤晾,然后撒入適量曲粉、堆積發酵,使其充分融合空氣中對人體有益的微生物,在開放式發酵到一定程度后,便進入“陰發酵”階段,“陰發酵”又叫封閉式發酵,即把酒醅用窖泥密封于窖池中,利用“陽發酵”產生的微生物群和前驅物質,進一步提高發酵效率。相比于其他香型白酒的直接入窖發酵,每輪次的陰陽發酵,都是在酒體中引入新的風味物質,也是醬香酒擁有復雜香味物質的關鍵。 經過第三次蒸煮后,便可以進行取酒了,取酒完畢之后再對酒糟進行攤涼、加曲、堆積、下窖、封窖發酵等流程,如此周而復始,整個生產周期共有七次取酒程序。七次取酒,以第三次酒、第四次酒、第五次酒酒質最好,稱之為“大回酒”,第六次酒稱為“小回酒”,第七次酒則稱為“追糟酒”。在七輪次取完之后,還會根據醬酒的三大典型體“醬香、醇甜、窖底”,進行分類,然后按照等級把酒進行裝壇窖藏,一般儲存3或5年以上。由于每輪次酒都有著典型特色,調酒師要將不同輪次、不同年份的原酒反復勾調,最終形成佳釀。 這種一年一個生產周期,兩次投糧,九次蒸煮,八次發酵,七次取酒的“12987”工藝,是正宗優質醬香酒的重要門檻,繁復的釀造流程讓醬香酒擁有了豐富的風味層次,每一滴醬香酒都凝聚著時間的味道。 1.2原料的地理密碼 紅纓子高粱:作為釀造醬香型白酒的核心原料,紅纓子高粱具有不可替代的獨特優勢。其支鏈淀粉含量高達90%以上,這種特殊的淀粉結構決定了它在釀酒過程中的卓越表現。支鏈淀粉含量高使得高粱在蒸煮時淀粉難溶解、難霉解,發酵取酒的時間較長,但也正因如此,它可經受多輪次折騰,不易老化,能夠完美勝任正宗傳統大曲醬香酒九次蒸煮、八次發酵、七次取酒的復雜釀造工藝要求。此外,紅纓子高粱粒小皮厚,顆粒堅實、飽滿、均勻,耐蒸煮,當地人稱其為“沙”,其截面呈玻璃質地狀,十分有利于回沙工藝的多輪次翻烤,使茅臺鎮醬香型白酒每一輪的營養消耗都能保持在合理范圍。同時,紅纓子高粱單寧含量適中,在1.5%-2.0%之間,通過傳統醬香工藝發酵,能夠形成兒茶酸、香草醛、阿魏酸等優質醬香酒香味的前驅物質,最終形成醬香酒特殊的芳香化合物和多酚類物質等,這些有機物的形成與紅纓子高粱及地域微生物群系密切相關,也是醬香酒幽雅細膩、回味悠長的重要因素。 赤水河水:赤水河,這條被譽為“美酒河”的河流,是醬香型白酒釀造的靈魂之水。它發源于云南省鎮雄縣赤水源鎮,流經云、貴、川三省,其河水自然變化規律為醬酒的釀造提供了精確的時間表。每年端午節至重陽節,雨季來臨,大量紫紅色土壤被沖刷入水,河水呈赤紅色;而重陽節至翌年端午節之間,雨量驟減,河水又恢復清澈透明。赤水河的水質之所以卓越,得益于它流經的紫砂頁巖和礫巖地質結構,它們如同赤水河的“天然過濾器”。經過紫砂頁巖過濾后的赤水河水源,能夠保持酒體的純凈感,避免出現雜味。同時,赤水河水中富含多種礦物質,還對發酵過程中的酒精含量、酸度等起到了調節作用,使得白酒在入口時順滑而不刺激,余味悠長。據2021年地球化學與環境領域的學者調查數據顯示,赤水河擁有百倍優于WHO標準的水質,有利于微菌、酵母菌等多種釀酒微生物菌群的穩定繁衍,使得這里成為釀造優質醬酒的理想之地。 冬小麥:在醬香型白酒的釀造中,小麥是制曲的關鍵原料。中原地帶的水土種植出的冬小麥淀粉含量極高,制作成曲塊的品質也更好。小麥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淀粉、糖類、纖維素以及礦物質等營養成分,在醬香酒的釀造過程中,這些成分發揮著重要作用。小麥中的蛋白質經過微生物和酶的作用,分解為氨基酸和小分子肽,這些物質是形成酒體中呈香呈味物質的重要來源,不僅能夠增加酒體的風味,還能夠調節酒體的口感和平衡感。小麥中的淀粉和糖類物質為酵母菌提供了能源,促進了酒精發酵的過程。此外,小麥還含有一定量的麥膠蛋白和麥谷蛋白,這些蛋白質對于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僅能夠為微生物提供營養,還能夠促進微生物的繁殖和產香。同時,小麥具有粘著力強的特點,能夠將原料粘合在一起,形成團塊,便于發酵和蒸餾,其粗纖維含量較高,能夠增加原料的透氣性,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還能在一定程度上維持原料的形態,使得發酵過程更加穩定和可控。 二、關鍵工藝節點:微生物的交響樂 2.1高溫制曲:曲藥的涅槃重生 高溫制曲是醬香型白酒釀造的關鍵前奏,采用“伏天踩曲”的傳統方式。每年端午之后,氣溫逐漸升高,空氣濕度增大,為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創造了理想的條件。此時,選用優質小麥為原料,將其粉碎后加入水和“母曲”進行攪拌。制作曲塊時,講究人工踩制,曲塊形狀為外緊內松的龜背狀,這種獨特的形狀和結構,有利于微生物在曲塊內部充分生長繁殖。據相關研究表明,在這種曲塊結構中,微生物的種類和數量明顯多于其他形狀的曲塊,為后續的發酵過程提供了更為豐富的酶系和代謝產物。 曲塊制作完成后,便進入曲房進行培養,培養過程中溫度需保持在60℃以上,這是高溫制曲的核心環節。在高溫環境下,微生物的新陳代謝活動極為活躍,它們在曲塊中大量繁殖,分泌出豐富的酶類物質,如淀粉酶、蛋白酶等。這些酶類能夠加速淀粉和蛋白質的分解轉化,將其轉變為糖分和氨基酸等營養物質,為后續的發酵提供充足的能量和物質基礎。同時,高溫環境還促進了微生物之間的相互作用,產生了眾多呈香呈味物質,這些物質賦予了醬酒獨特的風味和香氣。在這個過程中,曲塊的顏色逐漸從最初的淺黃色轉變為深褐色,表面出現一些細小的裂紋,散發出濃郁的曲香,這標志著曲塊已基本成熟。 經過40天左右的發酵,曲塊初步成型,但此時還不能直接用于釀酒,還需進行6個月以上的陳放。陳放過程中,曲塊中的微生物和酶系進一步穩定和優化,一些不穩定的成分逐漸揮發或轉化,使得曲塊的品質更加穩定和優良。經過陳放的曲塊,酶系活性得到進一步激活,為后續的發酵過程提供了更為強大的生物催化劑。在實際釀造中,曲糧比通常達到1:1.2,即每1.2斤高粱就需要搭配1斤大曲,如此高的用曲量,充分體現了大曲在醬香型白酒釀造中的重要地位。 2.2堆積發酵:空氣中的風味采集 堆積發酵是醬香型白酒釀造過程中一道獨特而關鍵的工序,為醬酒增添了豐富的風味和獨特的魅力。當蒸煮后的糧醅從甑中取出后,會被迅速轉移到晾堂進行攤涼,待糧醅溫度降至45℃以上時,均勻地撒上經過陳放的大曲粉。大曲粉中的微生物和酶類開始與糧醅中的淀粉、糖分等物質相互作用,開啟了堆積發酵的序幕。 此時,糧醅被堆積成一定高度的堆狀,在開放的環境中,與空氣中的微生物充分接觸??諝庵械慕湍妇?、放線菌等微生物紛紛附著在糧醅表面,開始大量繁殖。這些微生物在糧醅中生長代謝,不斷消耗糖分,產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等物質。同時,微生物的代謝活動還會產生一系列的次生代謝產物,如有機酸、酯類、醛類等,這些物質為醬酒的風味形成奠定了基礎。在堆積發酵過程中,糧醅內部的溫度會逐漸升高,這是由于微生物代謝活動產生的熱量積累所致。當溫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時,需要對糧醅進行翻堆操作,以調節溫度和氧氣含量,確保微生物的生長繁殖處于最佳狀態。 這一過程不僅是微生物的繁殖過程,更是風味物質的形成過程。其中,最為關鍵的是糖分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逐漸轉化為各種前驅物質。這些前驅物質通過一系列復雜的化學反應,形成了醬香酒的核心風味成分——吡嗪類化合物。吡嗪類化合物具有獨特的香氣,賦予了醬酒濃郁的烘烤香氣和復雜的風味。研究表明,堆積發酵過程中,溫度、濕度、氧氣含量等因素對吡嗪類化合物的生成量和種類有著顯著影響。只有在適宜的條件下,才能產生豐富多樣的吡嗪類化合物,從而為醬酒帶來獨特而迷人的風味。 2.3七次取酒:時空淬煉的風味分層 七次取酒是醬香型白酒釀造過程中的關鍵環節,每一輪次的取酒都對應著不同的微生物代謝階段,賦予了酒體豐富多樣的風味。 1-3輪次的取酒,以酵母菌的代謝活動為主導。在這一階段,酵母菌在適宜的環境下迅速繁殖,將糧醅中的糖分大量轉化為酒精和二氧化碳。同時,酵母菌的代謝還產生了一系列的副產物,如酯類、醇類、醛類等。這些副產物中,酯類物質賦予了酒體清新的花果香,使酒的香氣更加優雅迷人。而酸類物質則在調節酒體口感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它們能夠增加酒體的酸度,使口感更加清爽、協調,同時也為后續的陳釀過程提供了必要的物質基礎。此時取出的酒,口感相對較為清爽,香氣以花果香為主,帶有淡淡的糧香,酒精度數較高,一般在57%vol左右。 4-5輪次的取酒,芽孢桿菌開始活躍起來。芽孢桿菌具有較強的分解能力,能夠將糧醅中的蛋白質、淀粉等大分子物質進一步分解為小分子的氨基酸、糖類等。這些小分子物質通過一系列復雜的生化反應,形成了醬香酒的主體風味——醬香。在這一階段,醬香逐漸濃郁,酒體更加醇厚豐滿。芽孢桿菌還會產生一些特殊的酶類,這些酶類參與了酒體中各種風味物質的合成和轉化,進一步豐富了酒體的風味層次。此時取出的酒,醬香突出,口感醇厚,酒精度數一般在53%vol-52.5%vol之間,是構成醬酒主體香味的重要組成部分。 6-7輪次的取酒,高溫放線菌發揮著重要作用。高溫放線菌在高溫環境下能夠產生一些特殊的代謝產物,如酚類、呋喃類等。這些物質具有獨特的香氣,為酒體帶來了濃郁的焦糊香。同時,隨著發酵輪次的增加,糧醅中的淀粉含量逐漸減少,其他成分的比例相對增加,使得這兩輪次取出的酒中酯類物質的含量也有所增加。酯類物質的增加進一步提升了酒體的香氣和口感,使酒更加醇厚、綿柔。此時取出的酒,焦糊香明顯,口感醇厚,酒精度數一般在52%vol左右,雖然酒精度數相對較低,但獨特的焦糊香和醇厚的口感使其在醬酒的勾調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三、風味形成機制:分子層面的微觀世界 3.1美拉德反應的時空演繹 美拉德反應在醬香型白酒的風味形成過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宛如一場在微觀世界中盛大演繹的時空傳奇。在高溫制曲和堆積發酵等環節,美拉德反應如同被奏響的交響樂,有序地展開。高溫環境為這場反應提供了必要的舞臺,當溫度升高時,氨基酸與還原糖這兩種關鍵物質開始活躍起來,它們之間發生了復雜而奇妙的化學反應。氨基酸中的氨基與還原糖中的羰基相互作用,經過一系列的加成、重排、脫水等反應步驟,生成了眾多復雜的化合物。 這些化合物中,呋喃酮、吡嗪等2000余種風味物質成為了醬酒風味的重要組成部分。呋喃酮類化合物具有獨特的香氣,能夠為醬酒增添甜香、果香等豐富的香氣層次。而吡嗪類化合物則是醬酒獨特香氣的核心貢獻者之一,它們具有烘烤香、堅果香等香氣特征,賦予了醬酒濃郁而獨特的風味。在堆積發酵過程中,隨著反應的持續進行,吡嗪類物質的含量呈現出顯著的變化。從最初的較低含量,隨著輪次的推進,逐漸增加,例如從第一輪次的2.3mg/L,到第七輪次時增至12.7mg/L。這種含量的變化不僅反映了美拉德反應在時間維度上的深入進行,也為醬酒“空杯留香”這一獨特品質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當酒液倒入杯中,香氣逐漸散發,即使在酒液飲盡后,酒杯中仍能長時間留存著濃郁的香氣,這正是吡嗪類等風味物質的獨特魅力所在。 3.2陶壇陳釀的分子締合 陶壇陳釀是醬香型白酒風味升華的關鍵階段,宛如一場在陶壇中靜靜發生的分子間的奇妙締合之舞?;圃谔諌袣v經三年以上的陳化,這一過程中,乙醇分子與水分子之間發生了微妙而重要的變化。陶壇具有獨特的微孔結構,這些微孔使得陶壇具有一定的透氣性,能夠讓空氣中的微量氧氣緩慢進入壇內,與酒液發生“微氧循環”。在這種微氧環境下,乙醇分子與水分子通過氫鍵相互締合,形成了更為穩定的分子團。 隨著陳釀時間的推移,這種締合作用不斷增強,酒體的粘度也隨之增加,研究數據表明,相比于新酒,陳釀后的酒體粘度增加了23%。粘度的增加使得酒體在口感上更加醇厚、綿柔,給人帶來更加豐富和舒適的飲酒體驗。同時,在陶壇陳釀過程中,酒液中的揮發性物質逐漸減少,經檢測,揮發性物質減少了38%。這些揮發性物質中,一部分是具有刺激性氣味的低沸點物質,它們的減少使得酒的辛辣感顯著降低,大約降低了40%,使酒的口感更加柔和、順滑。而酯類物質則在陳釀過程中逐漸增加,增幅達到65%。酯類物質是白酒中重要的呈香物質,它們具有濃郁的果香、花香等香氣,酯類物質的增加進一步豐富了醬酒的香氣層次,使其香氣更加濃郁、協調,共同形成了醬酒“醇厚綿柔”的典型特征。 四、品質保障體系:傳統與科技的對話 4.1智能監控系統 在當今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醬香型白酒的釀造也踏上了智能化的征程,智能監控系統成為保障醬酒品質的重要利器。通過物聯網技術,酒廠實現了對窖池溫度、濕度等關鍵參數的實時監測。在酒窖中,傳感器如同敏銳的“感知觸角”,時刻捕捉著環境的細微變化。這些傳感器被精準地部署在窖池的各個關鍵位置,能夠實時采集溫度和濕度數據,并通過無線網絡將這些數據迅速傳輸至監控中心。 在某知名醬香型白酒生產企業,智能監控系統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該企業在酒窖中安裝了大量高精度的溫度和濕度傳感器,這些傳感器每隔5分鐘便會自動采集一次數據。通過物聯網技術,數據被實時傳輸到中央控制系統,工作人員可以在監控中心的大屏幕上直觀地看到各個窖池的實時溫度和濕度情況。一旦溫度或濕度超出了設定的合理范圍,系統會立即發出警報。 除了實時監測窖池環境,該企業還引入了GC-MS指紋圖譜分析技術。這項技術能夠對酒醅中的揮發性成分進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從而精準地確定酒醅的發酵狀態和品質。通過GC-MS指紋圖譜分析,企業可以清晰地了解到酒醅中各種風味物質的含量和比例變化,為發酵過程的優化提供了科學依據。 在實際應用中,該企業發現,應用智能監控系統后,酒體的合格率得到了顯著提升,從原來的95%提升至98.7%。這一數據充分證明了智能監控系統在保障醬酒品質方面的有效性。智能監控系統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還減少了人為因素對發酵過程的影響,使得每一批次的酒醅發酵參數更加穩定,從而為釀造出高品質的醬香型白酒奠定了堅實基礎。 4.2勾調藝術的數字化重構 勾調是醬香型白酒釀造過程中的關鍵環節,它如同一場精妙的藝術創作,將不同輪次、不同年份的基酒巧妙融合,賦予醬酒獨特而迷人的風味。如今,隨著科技的發展,勾調藝術正經歷著數字化的重構,“風味輪次矩陣”模型和AI算法的應用,為勾調工藝帶來了全新的視角和更高的精準度。 “風味輪次矩陣”模型,是基于對醬香型白酒七輪次基酒風味特點的深入研究而構建的。在這個模型中,七輪次基酒按照特定的比例進行組合,其中三、四輪次基酒占比30%,五輪次基酒占比25%,七輪次基酒占比5%。這一黃金比例的確定,并非憑空而來,而是經過了大量的實驗和數據分析。三、四輪次基酒香氣豐富,口感醇厚,為酒體提供了堅實的風味基礎;五輪次基酒醬香突出,是構成醬酒主體風味的重要組成部分;七輪次基酒則帶有獨特的焦糊香,為酒體增添了豐富的層次感。通過將這些基酒按照黃金比例進行組合,能夠充分發揮各輪次基酒的優勢,使酒體的風味更加協調、豐富。 在實際勾調過程中,AI算法的應用進一步優化了口感平衡。AI算法能夠對大量的勾調數據進行快速分析和處理,根據不同基酒的風味特點和比例關系,預測勾調后的酒體口感,并通過不斷調整基酒的比例,實現口感的最佳平衡。例如,當需要增加酒體的醇厚感時,AI算法會建議適當增加三、四輪次基酒的比例;當需要突出醬香時,則會提高五輪次基酒的占比。通過這種方式,AI算法能夠幫助勾調師更加精準地把握酒體的口感,實現個性化的勾調需求。 以某醬香型白酒品牌為例,該品牌在勾調過程中引入了“風味輪次矩陣”模型和AI算法。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應用,該品牌的產品在市場上獲得了極高的評價。消費者普遍反映,該品牌的醬酒醬香突出,口感醇厚綿柔,回味悠長,具有獨特的風味和品質。這一成功案例充分證明了數字化勾調技術在提升醬酒品質方面的巨大潛力。它不僅能夠提高勾調的效率和精準度,還能夠滿足消費者日益多樣化的口味需求,為醬香型白酒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五、工藝流派辨析:品質與成本的博弈 5.1坤沙工藝(傳統大曲醬香) 坤沙工藝的成酒周期漫長,至少需要五年以上的時間。這其中,三年用于基酒的窖藏,讓酒液在陶壇中充分陳化,進一步提升品質。之后,還需經過精心的勾調,將不同輪次、不同年份的基酒進行巧妙融合,以達到口感和香氣的完美平衡。 5.2碎沙工藝(簡化大曲醬香) 碎沙工藝,是在傳統大曲醬香工藝基礎上的一種簡化創新,它以獨特的方式在醬酒市場中占據了一席之地。與坤沙工藝不同,碎沙工藝采用粉碎的高粱進行發酵。這種處理方式使得高粱淀粉更易糖化發酵,大大縮短了生產周期,一般只需1年即可完成。同時,出酒率也顯著提高,可達40%,這使得碎沙酒在成本和產量上具有一定的優勢。 然而,這種簡化也帶來了一些風味上的變化。碎沙酒的口感相對較為柔順,入口柔和,給人一種溫和的飲酒體驗。但其層次感相較于坤沙酒略顯單薄,香氣也沒有坤沙酒那般濃郁復雜。這是因為粉碎的高粱在發酵過程中,微生物的作用相對單一,無法像整粒高粱那樣產生豐富多樣的風味物質。 5.3翻沙與竄沙工藝 翻沙工藝,是一種利用丟糟進行二次發酵的釀酒方法。它以坤沙酒第九次蒸煮后丟棄的酒糟為原料,再加入一些新高粱和新曲藥進行發酵。這種工藝的出酒率相對較高,可達60%,生產周期也較短。然而,由于酒糟中的營養成分已經在之前的發酵過程中大量消耗,再加上新加入的高粱比例有限,使得翻沙酒的酒體顯得較為單薄。同時,由于發酵過程中可能會產生一些雜味,導致翻沙酒帶有一定的雜味,口感不夠純凈,醬香味也較為淡薄,在市場上通常被視為中低端產品。 竄沙工藝,曾經在醬酒市場中曇花一現,但如今已被時代所淘汰。它是一種酒精串蒸工藝,具體做法是將食用酒精與坤沙酒最后一次蒸煮后丟棄的酒糟混合,進行蒸餾。在這個過程中,食用酒精通過酒糟,試圖獲取一些醬香味。然而,這種方式生產出來的酒,本質上是酒精勾兌酒,與真正的醬香酒有著天壤之別。它不僅酒質差,口感不正,充滿了濃厚的酒精味兒,而且嚴重違背了醬香酒的傳統釀造工藝和品質標準。隨著消費者對品質的日益重視和醬香酒國家標準的嚴格實施,竄沙工藝因其不符合醬香國標,已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