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
領匠酒文化課堂:怎樣區分曲酒和白酒發表時間:2025-04-11 16:28作者:領匠酒業 一、揭開曲酒與白酒的本質面紗 在白酒的世界里,曲酒與白酒常常被提及,卻也容易讓人混淆。深入剖析二者定義,是準確區分它們的基石。 1.1曲酒的核心定義 曲酒是我國傳統白酒釀造中的核心工藝概念,曲酒特指以小麥、大麥、豌豆等谷物為原料制成的發酵劑(曲藥)參與糖化發酵的酒類。富含著豐富的微生物群落,像霉菌、酵母菌等,以及它們的代謝產物。在發酵過程中,多菌種協同作戰,將糧食中的淀粉轉化為葡萄糖,再進一步轉化為酒精和各種風味物質,從而形成酒醅,經蒸餾后就得到了原漿酒。名酒所采用的大曲發酵工藝,以小麥為原料,經過粉碎、踩曲、發酵等一系列工序制成大曲,其微生物種類繁多,能為白酒帶來濃郁復雜的香氣和醇厚豐滿的口感;而桂林三花酒這類小曲酒,用米粉或米糠為原料,接入小曲發酵,發酵周期較短,所釀出的酒具有清雅的香氣和綿甜的口感。 1.2白酒的科學界定 白酒則是蒸餾酒的統稱,它的釀造原料主要是糧谷,高粱、玉米、大米等。這些糧食在經過蒸煮、糖化、發酵、蒸餾、陳釀和勾兌等一系列嚴謹的工序后,最終成為我們餐桌上常見的白酒。白酒的核心特征鮮明,酒液通常無色透明,部分因陳釀時間較長會微微泛黃,酒精含量相對較高,一般在35%-65%這個區間。而且,白酒以酯類為主體的復合香為典型風格,這也是它區別于其他酒類的關鍵所在。根據香型的不同,白酒又可細致地分為醬香、濃香、清香、米香、鳳香、兼香等十二大類別。以茅臺酒為代表的醬香型白酒,醬香突出,香氣細膩復雜,伴有烘焙香、焦香等,口感醇厚豐滿,回味悠長;五糧液作為濃香型白酒的佼佼者,具有窖香濃郁、綿甜爽凈的特點,主體香為己酸乙酯,香氣濃郁而協調。 二、核心差異:工藝、成分與分類體系 深入探究曲酒與白酒,會發現它們在性質功能、工藝路徑以及分類邏輯上有著顯著的差異。這些差異不僅是釀造過程的體現,更是決定二者獨特風味與品質的關鍵因素。 2.1性質與功能定位 曲酒,本質上是一種釀造工藝,其核心在于曲藥的運用。曲藥在白酒釀造中有著“酒之骨”的美譽,它的品質優劣直接左右著酒體的風味和品質。在茅臺的釀造過程中,其獨特的大曲制作工藝,歷經端午制曲、重陽下沙等環節,使得大曲中的微生物種類豐富且獨特,為茅臺酒賦予了醬香突出、回味悠長的獨特風格。而白酒,是經過一系列釀造工序后得到的最終產品的統稱,它強調的是酒液在理化指標和感官特征上的呈現。白酒的理化指標涵蓋酒精度、總酸、總酯等,感官特征則包含色澤、香氣、口感、風格等多個方面。 2.2工藝路徑對比 曲酒的釀造對自然微生物群落有著較高的依賴,像大曲中的“千年曲”,其中的微生物歷經歲月沉淀,為曲酒帶來獨特的風味。而且,曲酒的發酵周期相對較長,以醬香型曲酒為例,其發酵周期長達1年,這漫長的發酵過程,讓糧食中的各種成分充分轉化,形成了豐富的風味物質,使得原漿酒具有濃郁而天然的風味。與之不同的是,現代白酒工藝為了提升生產效率,常常采用純種霉菌,如麩曲,來加速糖化過程。也有采用固液結合法,也就是將部分大曲酒和酒精進行勾調,這種方法既能保留大曲酒的部分風味,又能提高產量,滿足市場對白酒的大量需求。 2.3分類邏輯的差異 曲酒的分類方式較為多樣,一種是按照曲藥的類型來劃分,可分為大曲酒、小曲酒、麩曲酒等;也能依據發酵方式分類,比如混曲法白酒、半固態發酵小曲酒等。大曲酒,以大曲為糖化發酵劑,具有曲香濃郁、口感醇厚的特點;小曲酒,用小曲發酵,酒質醇和,香氣清雅;麩曲酒則以麩皮為原料培養純種曲霉菌,生產周期短,出酒率高,但香味物質相對較少。白酒的分類核心依據更為豐富,從香型上,分為醬香、濃香、清香、米香等十二大香型;按照酒精度,可分為高度白酒(酒精度大于40%vol,小于等于68%vol)和低度白酒(酒精度大于等于25%vol,小于等于40%vol);根據生產標準,又有固態法白酒、液態法白酒和固液法白酒之分。其中,固態法白酒采用固態糖化、發酵、蒸餾,經陳釀、勾兌而成,未添加食用酒精及非白酒發酵產生的呈香呈味物質;液態法白酒是以含淀粉、糖類物質為原料,采用液態糖化、發酵、蒸餾所得到的基酒,可用香醅串香或用食品添加劑調味調香,勾調而成;固液法白酒則是以固態法白酒(不低于30%)、液態法白酒勾調而成。 三、感官與品質:從舌尖到嗅覺的直觀區分 在區分曲酒與白酒時,口感與香氣是最直接且直觀的判斷依據。通過品味與聞香,我們能領略到二者在感官體驗上的獨特魅力與顯著差異。 3.1口感特征 曲酒,尤其是原漿酒,由于未經降度處理,酒精度數相對較高,口感醇厚飽滿,給人以強烈而濃郁的味覺沖擊。在品嘗過程中,能清晰地感受到糧食的本味與獨特的曲香相互交融。像醬香型曲酒,那股獨特的焦糊香,伴隨著醇厚的口感,如同在舌尖上演繹一場熱烈的交響樂,每一口都充滿了力量感;濃香型曲酒則以濃郁的窖香為特色,口感綿甜爽凈,酒液在口中流轉時,能感受到其豐富的層次感,仿佛置身于古老的酒窖之中,被醇厚的酒香所包圍。 而白酒,經過勾調工序后,酒精度數相對穩定,口感也更為柔和協調。不過,部分白酒為了降低成本,可能會添加食用酒精或香精,這就導致其風味相對單一,在口中的層次感不足,回味也較為短暫。當品嘗這類白酒時,舌尖可能只會捕捉到單一的酒精刺激感和淡淡的香味,難以感受到像曲酒那樣豐富而醇厚的口感。 3.2香氣層次 曲酒的香氣層次豐富且復雜,仿佛一幅絢麗多彩的畫卷。大曲酒,在發酵過程中,微生物的種類繁多,代謝產物豐富,使得其香氣常帶有陳香、花果香等多種香氣。當輕嗅大曲酒時,首先撲鼻而來的是濃郁的陳香,那是歲月沉淀的味道,接著,淡淡的花果香如隱若現,為其增添了一份清新與雅致,讓人陶醉其中。小曲酒則偏向于清雅的米香,這種香氣純凈而自然,就像剛煮熟的米飯散發出來的香氣,給人一種質樸而親切的感覺,香氣淡雅,卻又能在鼻腔中久久縈繞。 白酒的香氣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香型的限制。以清香型白酒為例,它以乙酸乙酯為主體香氣,香氣相對較為單一、清爽,給人一種簡潔明快的感覺。一些低端白酒,由于在釀造過程中使用了大量的食用酒精或劣質香精,可能會散發出刺鼻的酒精味,掩蓋了白酒應有的自然香氣,使得品鑒體驗大打折扣。 四、市場現狀與選購建議 4.1消費誤區澄清 在白酒消費市場中,存在著一些常見的誤區,這些誤區往往會影響消費者對曲酒和白酒的正確認知與選擇。 第一個誤區是“曲酒=高端酒”。很多消費者認為,只要是曲酒,就一定是高端的、品質上乘的酒。誠然,大曲酒在釀造過程中,由于原料的優質選擇、復雜的制曲工藝以及漫長的發酵周期,使得其成本相對較高,像茅臺、五糧液等以大曲發酵工藝為主的名酒,確實在市場上定位高端,價格不菲。但不能以偏概全地認為所有曲酒都是高端酒。小曲酒和麩曲酒同樣有優質的產品。桂林三花酒作為小曲酒的代表,它以大米為原料,小曲為糖化發酵劑,發酵周期較短,成本相對較低,但它憑借著獨特的米香和綿甜的口感,在白酒市場中占據了一席之地,深受消費者喜愛,價格也較為親民。麩曲酒雖然發酵周期短、出酒率高,但也有一些注重品質的廠家,通過精心釀造,生產出了口感和品質都不錯的麩曲酒。 第二個誤區是“白酒必須勾兌”。在不少消費者的認知里,白酒都需要經過勾兌才能上市銷售,甚至將勾兌與劣質、酒精酒劃上等號。實際上,這種看法存在偏差。對于固態法白酒,像遵循GB/T10781.4-2024(醬香型)、GB/T10781.1(濃香型)等標準的白酒,明確要求必須是純糧釀造,采用固態糖化、發酵、蒸餾,經陳釀、勾兌而成,這里的勾兌是指將不同輪次、不同年份的原酒進行合理搭配,以達到口感和風味的平衡與協調,不允許添加食用酒精及非白酒發酵產生的呈香呈味物質。只有液態法白酒和固液法白酒才會涉及到用食用酒精勾調,液態法白酒是以含淀粉、糖類物質為原料,采用液態糖化、發酵、蒸餾得到食用酒精,再用食品添加劑調香、勾調而成;固液法白酒則是以固態法白酒(不低于30%)、液態法白酒勾調而成。 4.2科學選購指南 面對琳瑯滿目的白酒市場,掌握科學的選購方法至關重要。 首先是看標簽。執行標準是判斷白酒品質和釀造工藝的重要依據。如果白酒的執行標準是GB/T10781.4-2024,那它就是醬香型固態法白酒,意味著是純糧釀造,品質有一定保障;若執行標準是GB/T20821,則是液態法白酒,也就是常說的酒精酒。原料表也不容忽視,優質的白酒,原料表中應該僅含糧谷與水,比如高粱、小麥、水等,沒有其他多余的添加劑。要是看到原料表中有食用酒精、食用香料等,那這款酒很可能是液態法白酒或固液法白酒。 其次是聞與品。打開一瓶曲酒,其香氣應該是自然而持久的,是糧食香、曲香以及發酵產生的各種香氣相互交融的復合香氣,湊近細聞,能感受到香氣的豐富層次,且香氣不會過于濃烈刺鼻。當品嘗曲酒時,入口能感受到醇厚的口感,酒液在口腔中散開,伴隨著回甘,咽下后,口中還留存著淡淡的香氣,回味悠長。而劣質白酒,可能會有浮香,香氣單薄且不自然,像是人工添加的香精散發出來的味道,聞起來比較刺鼻;品嘗時,可能會有酸澀感,口感粗糙,沒有醇厚感和層次感,下咽時還可能有刺喉的感覺。 曲酒與白酒的區分,本質是傳統工藝與現代技術的碰撞。無論是追求原漿風味的曲酒愛好者,還是偏好標準化口感的白酒消費者,都應基于科學認知理性選擇。在醬香熱持續升溫的當下,深入理解曲酒與白酒的差異,不僅是品鑒能力的提升,更是對我國酒文化的尊重與傳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