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
你一定不知道的酒知識——后干為敬!發表時間:2022-09-19 15:57作者:領匠酒業 中國,乃是禮儀之邦,古時的禮節更是上層社會人士的生活規則,囊括衣、食、住、行、言。而酒,更有它一套獨特的文化和禮儀,源于千年前而流傳至今。 現如今,我們在酒桌上喝酒,都喜歡說上一句“我先干為敬”,按照常識,這句話也應該是從古代源起的,但是,古代卻是“后干為敬”,這是為何? 古代客人之間相互交錯敬酒叫旅酬,依次向人斟酒敬酒叫行酒。敬人和被敬的,都要避席起立,席間往往有歌舞助興。 這些古禮堪稱源遠流長,迄今不衰。古人飲酒,就儀禮而言,約有四部曲:拜、祭、啐、卒爵。 1、先作出“拜”的操作表示敬意。 2、接著把酒倒出一點在地上,以祭謝大地生養之德。 3、然后嘗嘗酒味,嘖嘖稱美,令主人高興。 4、最后仰杯而盡。“卒爵”,也就是“干杯”,這是古人的禮。 這便是古人的“后干為敬”了! 因為古酒淡薄,干杯不算難事。而干杯,今人每說先干為敬,但古人卻是后干為敬。禮記曲禮說“侍飲于長者”,“長者舉未釂,少者不敢飲”,意思是說陪侍尊長喝酒,尊長舉杯未干,年少的就不敢喝。而賓主之間,則是客客氣氣,有節有度;主人敬客人酒叫“酬”,客人回敬主人酒叫“酢”;敬酒時總要說句類似祝您長命百壽的話語,所以敬酒又叫“為壽”。普通為壽以三杯為度。 禮記《玉藻》說,君子飲酒,飲了一杯,表情肅穆恭敬;飲了兩杯,顯得溫雅有禮;飲了三杯,心情愉快而知進退。這是筵席上禮節的分寸,因為如果酒過三巡猶然不止,量淺的人難免失態。 而到了現代的酒桌之上,酒桌之禮也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進步,在宴席聚會之上,通常由主人或者是聚餐的發起人先起身敬酒,這時,參與的賓客也都會端起酒杯回禮,必要時賓客也都會起身站立或是欠身點頭為禮。 敬酒時,一般是主人或者發起人說敬酒祝詞,敬酒祝詞說完后,主人會率先飲盡杯中之酒,以此來表達對客人們的重視,這便是如今的“先干為敬”,客人們在主人飲盡酒后也紛紛舉杯,以飲盡自己杯中的酒以作回禮,也以此表達對收到邀請的謝意。 敬酒,可以隨時在飲酒的過程中進行。頻頻舉杯祝酒,會使現場氛圍熱烈而歡快。 雖然古今干杯之禮有所不同,但從古至今,中國人遵循的酒禮最重要的都是適量而飲,不管是在哪一種場合飲酒,都要有自知之明,努力保持風度,做到“飲酒不醉為君子”。 |